同性戀“性取向”能改變嗎(上)

5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同性戀“性取向”能改變嗎(上)

 

迄今為止,科學對于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如何形成的,并不清楚。同性戀者,往往會根據自身的感受和體驗,認為自己從懵懵懂懂的時候,就隱約地覺察到了自己是同性戀,所以,他們就會猜想(或者寧愿相信)自己是由遺傳基因造成的。 到現在為止,科學家也沒有發(fā)現跟同性戀準確相關的基因。 同性戀不能簡單地還原為“基因”這樣的生物學因素,而是生理-心理-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 ?

 

性取向不是當事人故意所為,不是他的自主意志所能決定和改變的。因此,同性戀性取向所導致的直接性行為問題,與道德和法律無關。?

 

對于未成年的孩子,假如已經從小就有“同性取向,將來成為“同性戀者”的可能性非常的大。咨詢師不是強行要求孩子去改變他的性取向,而是尊重和接納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時,鼓勵他發(fā)展和拓寬人生未來。咨詢的目標是如何讓他在幸福中長大,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地去獲得更多幸福,而非改變其性取向。而是 關注和討論他們對于今后如何接納自己與主流人群在“性取向”上的不同,價值觀的不同,社會認同的差異,能做好自己的角度去建設獨特的健康人格成長。不是強行要求孩子去改變他的性取向,而是尊重和接納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時,鼓勵他發(fā)展和拓寬人生未來。咨詢的目標是如何讓他在幸福中長大,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地去獲得更多幸福,而非改變其性取向。

 

如果是已經成型的“成年同性戀者”,在咨詢的時候,會針對同性戀性取向相關的一些問題做心理咨詢。一般有如下幾點:1、自我接納;2、適應社會;3、關于“出柜”及其應激與適應,如何告知父母;4、關于異性“婚姻”;5、子女收

養(yǎng);6、安全性行為;7、接納他人幸福感的不同等于接納自己的獨特幸福感。

 

經常有父母帶著孩子來咨詢“性取向”的問題,父母不接受孩子是“同性戀”這個事實,總是希望孩子不是同性戀;如果是同性戀的話,希望醫(yī)生一定要想辦法給予糾正。作為“同性戀者”,孩子往往是被迫前來就醫(yī)的,其本身并無改變自身性取向的愿望和動機。很多來訪者其實是希望醫(yī)生能夠幫助他說服父母,理解和接納他的性取向。

 

父母往往一見到醫(yī)生,就對醫(yī)生說:“大夫,你快給孩子診斷一下吧,看他是不是同性戀!”

 

一、同性戀的診斷標準

 

首先,必須強調說明,按照2001年《中國精神障礙診斷分類標準(CCMD-3)》的規(guī)定,一個人,如果只有同性“性取向”,而沒有其它精神癥狀的話,并不被視為“精神疾病”。

 

1、關于“性取向是同性戀”的診斷

 

一般來說,診斷“同性戀”,要求“病人”具有只針對同性成員才有的跟性欲相關的情感、幻想或行為。即使在方便與異性交往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,當事人“在正常生活條件下,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就持續(xù)表示性愛傾向,包括思想、情感,及性愛行為;對異性雖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為,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,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系?!?/span>

 

如何確定一個人的性取向是指向同性的呢?

 

有兩個重要的具體參照指標:一個是,見了同性,他就有性器官興奮的身體反應;再者是他內心具有想要動用性器官跟同性做愛的內心欲望和熱情。身體性反應,產生快感;心理性欲望,產生幸福感。

 

有的男性同性戀者,在父母的逼迫下,跟女人結婚,還生了孩子。這時,父母就不理解:既然能夠有夫妻性生活,還能射精生出孩子,他怎么就是同性戀呢?

 

回答是這樣的:性器官上沒長眼睛,不認識對方與之做愛的性器官是同性還是異性的性器官。人的性器官只要遇到適宜的黏膜刺激,就會興奮,甚至可以出現性高潮,男性則會射精。但是,同性戀者,對異性的性器官,可以具有碰觸時的快感,以及有性高潮,卻沒有心理上的幸福感。

 

幸福感,才是性愛的真正目的。

 

因此,我建議將“性取向”改為“愛取向”。

 

2、鑒別診斷

 

在鑒別診斷時,還要特別注意:同性戀者自身的性身份并沒有改變。比如,身體是男性,心理上認為自己也是男性。如果身體是男性,心理上卻認為自己是“女孩”,這不是同性戀,而屬于“易性癖”,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要做變性手術的那部分人。

 

如果是單一性別的環(huán)境,出現了同性性行為,并不一定是同性戀。比如,鋼鐵廠的男工人,紡織廠的女工,護士學校的女生,監(jiān)獄關押的犯人,等,他們在接觸不到異性的情況下,會出現“同性性行為”,這時,不算是絕對的“同性戀”,因為當他們有機會接觸異性的時候,他們的同性性行為就會自動放棄了。

 

二、同性戀的形成原因

 

迄今為止,科學對于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如何形成的,并不清楚。同性戀者,往往會根據自身的感受和體驗,認為自己從懵懵懂懂的時候,就隱約地覺察到了自己是同性戀,所以,他們就會猜想(或者寧愿相信)自己是由遺傳基因造成的。

 

到現在為止,科學家也沒有發(fā)現跟同性戀準確相關的基因。在科學沒有弄明白“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”的情況下,只能有一句話是可以參照的:無論同性戀還是異性戀,性取向是生物-心理-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這句話,幾乎是廢話,并沒有說出具體的產生機制。但是,這句話,其實也是有用的。比如,當有論文報告說“發(fā)現了同性戀的基因”時,我們就可以說,同性戀不能簡單地還原為“基因”這樣的生物學因素,而是生理-心理-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 即使同樣的都是“同性戀者”,其實,每個同性戀者,都是“獨特的”、“與眾不同”的,都無法僅僅用同一個普遍和統一的科學原理去說明。有一點,是非常明確的,即,性取向不是當事人故意所為,不是他的自主意志所能決定和改變的。因此,同性戀性取向所導致的直接行為問題,與道德無關;同性戀者本人對于其性取向,不承擔法律和道德責任。即使將來,科學家把同性戀/異性戀的形成機制搞清楚了,即使醫(yī)生已經有方法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了,那么,是否有必要去“治愈”同性戀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因為,科學是手段,人是目的??茖W手段應該服從于人的目的。同性戀者,如果他覺得那樣生活,對于他個人來說就是幸福的,那么,有誰有權力用科學手段,去改變同性戀者呢?!所以,同性戀現象,不是疾病問題,更不是一個科學問題,而是一個“價值判斷問題”,它所反映出來的是全社會對個體差異性的尊重和人文關懷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
心理官方網站:http://jixiaozhu.cn

心理健康網站:http://www.xmxljg.cn

專家心理輔導:?http://weibo.com/fjxlzx/

專家心理治療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ys

心理詞典(企業(yè)微博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
心理課堂(企業(yè)博客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
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)

 

 


?相關文章

時間 : 2018-05-18
標簽 : 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分類 : D 心靈成長
評論 : 0條

= 12 + 5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