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

148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情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

 

最近,一個5歲的上海孩子火遍了整個互聯網。這個孩子堪稱神童:2歲開始學詩,5歲能吟古詩100首。

 

四歲學鋼琴,現在已經開始備考英皇二級鋼琴考試,圍棋也已經取得11級證書。他每年要看500本英文書,每周要寫三篇英語日記,喜歡各種邏輯思維游戲,會數獨、七巧板,幾何認知。還會做實驗,已經掌握浮力、密度、磁力、重力、熱脹冷縮的原理和多米諾骨牌效益。小小年紀,就已經隨父母跑遍了東京、大阪、香港、澳門、河內、胡志明市、下龍灣、巴厘島、長灘島,這都還不包括大陸內地。我們許多人,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巨大差距,不僅是金錢的差距,還有教育的差距,而且永遠也趕不上。而大部分的家長,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:完了、完了,我家的孩子這輩子都不指望能夠追上他了。繼而陷入極度的焦慮和恐慌之中:“別人家的孩子都這么優(yōu)秀,我家的孩子落后肯定是要吃虧、挨打了?!庇谑?,也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、特長班,在孩子的身上,繼續(xù)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。

 

中國的家長,大部分陷入一個集體的焦慮和恐慌之中,即使你信誓旦旦告訴他,自己的孩子什么班都沒有報,他依然覺得你在騙他。在他的臆想中,你家的孩子正在他看不見的地方狠狠地學習英語、鋼琴、繪畫、口才、舞蹈、奧數……

 

而他的孩子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中,輸得徹徹底底。 一句話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,就足夠刺痛無數家長的心。于是,各種教育培訓班興起,甚至“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”的新聞頻頻刷屏。到了這里,我們不禁要反思一下,孩子之間的差距,真的是投在他們身上的金錢決定的?真的是通過刻意去培訓,人與人之間就能拉開巨大的分野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說一個小實驗。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:被實驗的是一對雙胞胎孩子,出生只有幾分鐘差距的A和B。先讓A進行每天十分鐘的爬樓梯訓練,而B則不進行任何訓練。6個星期后,A爬樓梯只需要26秒,而B卻需要45秒。從第7周開始,開始對B進行兩周爬梯訓練。后來開始比賽的時候,A練了8周,B只練了2周。可是比賽的結果卻是B反超過了A,只要10秒就爬上了樓梯。這個研究說明了,對孩子的培訓,不是越多越好,不是越早越好,而是要在恰當的時機,做恰當的事情。

 

大部分家長,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就無比焦慮,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高的期望:爸媽當年沒有條件學鋼琴,所以你一定要學好。爸媽當年學舞蹈不舍得吃苦,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吃苦。爸媽當年沒有考上名牌大學,所以你一定要考上。于是,他們砸起金錢,把孩子逼進各種培訓班,讓他們去完成“自己做不到但相信孩子能夠做到”的夢想。

 

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和恐慌,其實是自己對這個社會內心的一個投射。

 

自己混的不好,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混得好,自己不如別人家的父母,就拼命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搞贏別人家的孩子。父母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所有不如意都傾注在孩子身上,把自己改變不了的命運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,他們瘦小的身軀,其實承擔不了這么多。說一句最戳心的話,有多少家長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?孩子1歲多跟著音樂打節(jié)拍的時候,你覺得他將來一定是一個歌星;孩子2歲多能暢通地騎著腳踏車的時候,你覺得他將來肯定是運動員的料。孩子3歲多在墻壁上畫出一些形狀的時候,你覺得他對畫畫有極高的藝術天賦??墒牵S著孩子的長大,你發(fā)現: 當你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能數1到10還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,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能夠數1到100了。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能夠開口說話非常了不起的時候,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始背誦古詩。當你驚訝于孩子能夠畫出一條魚的時候,別人家孩子的畫已經開始參加畫展。

 

不僅如此,你一打聽后發(fā)現更令你驚奇的現象—— 瑤瑤才3歲,把《三字經》背的滾瓜爛熟;妞妞才4歲,可以流利說英語;果果才5歲,剛剛拿到舞蹈比賽的冠軍…….你無比難受,因為你發(fā)現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相比下來,差距實在太遠了。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通人,比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更難。

 

知乎上有一個媽媽曾經講過她和孩子的故事。

 

她高考在全省排名前十,她的丈夫大學是直接保送的,可是他們的女兒卻資質平平,在班上只是一個中等生。她的母親直接告訴她,你女兒完全比不上你小時候的智商。他們無法接受,媽媽在教孩子作業(yè)的時候,天天吼,爸爸吐槽說:給女兒做道題死的腦細胞比發(fā)篇論文還要多。開始的時候,他們覺得女兒只是慢一點,只要認真努力,還是可以趕上別人家的孩子??墒呛髞硭麄儼l(fā)現完全不是這樣,他們要接受的是:自己的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軌道上面,即使她把女兒拽到這個軌道上面來,可是女兒連入口都找不到,連方向都不知道在哪里。于是,他們完全放棄了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女兒的想法,開始接受了孩子的普通,用孩子的角度,為她找了一條適合她的路。再后來驚奇的事情發(fā)生了:女兒有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,成績也穩(wěn)定了,最讓她欣喜的是,她找到了學習的樂趣。

 

“因材施教四個字,我從小學就認識,但真正的含義,還得女兒教會我?!?/strong>

 

中國父母90%的痛苦,都是來源于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,而過高的期望會把一個“本不一定平庸””的孩子壓制成一個廢材。龍應臺曾經說過一段話:我很多臺北、香港的朋友,他們的子女都在哈佛、劍橋讀書,頂尖的優(yōu)秀,而我的兒子卻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,已經差了很大一截。 其實,我也誠實地在問自己,后來我覺得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,不管杰不杰出,我都已經很感謝了。

 

我從小在農村長大,我慶幸的是,父親教會了我讀書,可是并沒有在我身上灌輸太多焦慮的東西。當別人家的孩子上補習班的時候,父親帶著我在秋天的稻田里面挖泥鰍;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各種大賽上面獲獎的時候,父親帶著我看了一個下午的螞蟻搬家;當別人家的孩子能唱能跳,會各種才藝的時候,父親教會了我在冬天的白雪里面尋找野兔的痕跡……我很慶幸有這么有趣和精彩的童年,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,我的內心是快樂的,童年的經歷也對我的文字影響很大,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,這將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。

 

土耳其有句諺語:“上帝為每只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?!逼鋵嵜總€人都有自己的時區(qū),我們在各自的時區(qū)里行走,聰明的鳥有高的樹枝,而笨鳥也一定有矮的樹枝在那里等他。戴三百塊錢的表和三百萬的表,時間是一樣的;喝三十塊錢的酒和三萬塊錢的酒,同樣都會嘔吐。一個天才般的孩子和一個普通、平凡的孩子,都是生命對我們的饋贈。每一個孩子,都是初初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天使,不應該承擔大人世界太多的欲望和攀比。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平凡和普通,是父母一生的課題。

 

 
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
心理官方網:?http://jixiaozhu.cn

心理健康網:?http://xmxljg.com

企業(yè)微博網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
企業(yè)博客網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
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尊重您的個人私密,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)


?相關文章

時間 : 2019-01-13
標簽 : 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分類 : F 青少年心理,L 老人關愛
評論 : 0條

= 14 + 8

?